课程定位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课程与新时代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内容与新时代食品企业智能化生产岗位标准相融通,融入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在原《食品加工技术》基础上将食品加工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以食品加工数据服务为中心,从人工智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产智能管控、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全面介绍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德技创”融合理念,依托食品产业集群优势,教随产动,精准对接岗位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且能快速适应日益高涨的食品加工行业科技发展浪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食品产业智能化升级。
课程设计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课程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德技创”融合理念,依托食品产业集群优势,教随产动,精准对接岗位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且能快速适应日益高涨的食品加工行业科技发展浪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内容以国家标准和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构建课程内容,以培养学习者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产品智能化加工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融入思政教育案例、高新技术案例、数字化新技术案例、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以及技能竞赛案例;融入现场工程师岗位技术、企业智能化生产岗位技术,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课程教学借助“虚拟仿真—中试生产线—标准化生产车间”三现场模式,依托学院形成的“五元(产、学、研、转、创)五共(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人才培养机制,与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大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教学手段,面向学生、企业在职员工、社会学习者开展教学、数智化新技术培训及高新技术推广。
课程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开发
授课计划
电子讲义
课件/教案
典型产品教学视频
习题库
试题库
评价
教学视频
肉松橄榄面包
次观看
粮油制品加工技术
次观看
速冻米制品智能加工技术
次观看
速冻米制品创意思维训练
次观看
速冻面制品智能加工技术-水饺的创意
次观看
面筋的形成
次观看
养生谷物膨化食品智能化生产
次观看
人工智能技术在休闲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次观看
课程资源
1.1 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应用
次下载
7.2 粮油制品加工技术
次下载
7.1 功能多糖类饮料加工技术
次下载
6.3 速冻米制品智能加工技术
次下载
6.2 速冻面制品智能加工技术
次下载
6.1 人工智能技术在速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次下载
5.3 休闲面制品智能化生产
次下载
5.2 养生谷物膨化食品智能化生产
次下载
成果展示
1.2019年,贾凯旋、要宋杰获海峡两岸食品加工技能大赛烘焙赛项银奖;2.2019年,张启新、聂文茹获海峡两岸食品加工技能大赛烘焙赛项铜奖;3.2020年,陈阳在“王霖冠军联盟杯”第十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铜奖;4.2021年,王梦娜、陈玉婉、赵紫珊在河南省大学生第四届传统美食创意大赛中创意粽子类果菜...
1.2018年岳燕霞以作品《中标食源检测APP》荣获2018年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2.2019年,刘灵芝老师在河南省大学生第三届“正大杯”传统美食创意设计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奖
1.2019年,岳燕霞、孟楠指导杨凡同学以作品《食宜安-您身边的食品保障卫士》荣获第五届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大赛河南总决赛高校组一等奖2.2018年,孟楠、唐雪燕指导高梦茹、范聪聪、张俊、李进萍同学,以作品《风花雪月烘云托月》荣获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中秋月饼创意大赛二等奖3.2018年,李翔辉指导李宏伟、马赛男同学以作品《...
课程评价
1.该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但线上尚无该课程较为系统的教学资源。该课程线上数智化资源的建设将为全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便利,利用率高。2.该课程将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食品加工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其课程建设与新时代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内容与新时代食品企业智能化生产岗位标准相融通,实...
校外评价1.多策并用,高效达成目标采用“三步、四段、两分支”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参与、多维立体、全程监控”评价模式,学生进步明显,综合表现达成率超90%,高效实现教学目标。2.以生为本,学生参与度高课程分组实训研讨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3.德技...
校内评价1.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凸显操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引入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技术,包括现场工程师岗位技术和企业智能化生产岗位技术,与企业智能化生产对接紧密。2.课中引入的创新创业案例,拓展创新思维,做好新产品创意设计,在教师引导下,熟悉“产学研转创”全流程。3.优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更丰富、更真实、更具体的实...
学生评价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是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结构合理、职业素养高、朝气蓬勃的教学队伍,历届毕业生反映本课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家长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均有明显提高;学院社会培训处的学员普遍认为课程能够对标市场岗位需求进行授课,培训后工作能力迅速提升。
社会评价特色与创新
1.课程建设与时俱进
课程融入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在原《食品加工技术》基础上将食品加工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以食品加工数据服务为中心,从人工智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产智能管控、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全面介绍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2.实现“三步、四段、两分支”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依托学院“产学研转创”教学环境、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融思政、融产业、融三新、融双创,课前采用“问-查-思循环”三步预习法;课中实施“理-实-创-评”四段教学;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制定产品创新整改方案,最后进行作业测试(一分支),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赛-孵-转”或“创-孵-转”的课后拓展活动(二分支),形成“三步、四段、两分支”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3.形成“多元参与、多维立体、全程监控”的教学活动评价模式
课前:教师后台监控,形成评价;课中:教师评价(60%),学生互评(20%),增值自评(20%),实行多元参与评价;课后:以学生创新的产品、转化的成果、获奖的等级等为标准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素质进行多层次评价。
拓展园地